
高墙深院儿,青砖黛瓦檐,朱漆大门里,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谁在北京有这么一套四合院,梦里都要笑呦。
一对小夫妻,就愣是把这样的四合院,搬进一套高层楼上的毛坯房里,而且,只花了3个月的时间。
老井,IT男,土生土长北京人,朋友们称呼他老井,不是因为年龄,而是他对老建筑、旧物件在行。妻子洛克丝,与老井同行,爱捯饬花草养宠物,她自嘲道,就连“拈花惹草、招猫逗狗”的兴趣也一样。

老北京四合院照片来自@浮鱼飞雁
老井和洛克丝,都是在胡同里长大的。对天性爱玩的孩童来说,他们可不管四合院的生活有诸多不便,只记得在自家院中嬉戏,记忆中胡同里绿树成荫,出门就是街坊玩伴,哪像现在住在高楼中的人,可望而不可及。有了新家,老井请来做建筑的哥哥帮忙,一起按四合院的样貌来装修。

老井的家,在北京五环以外的高楼上,一套普通的两居室,说起来是“建筑面积100.53㎡”,实际上可没有这么大,南北各带的一个10㎡左右的阳台,也是要算在其中的。

南北通透的两居,原来的进门开在最北端西侧,进入之后的实际建筑顺序应该是餐厅、客厅,最后才是南阳台。但老井觉得四合院的神韵与胡同有很大关系,因此他决定采用“正着进、反着游”的顺序重新布局。

按照这一想法,老井将南阳台打造成“”胡同“”。考虑到房高只有2.7m,加上面积有限,只好割舍了宽敞高大的院落门,直接将阳台与客厅的隔断,搭建为四合院垂花门,并经由此进入客厅这个“内宅庭院”。

︿肥猫在家里溜过
这样,垂花门在南阳台与客厅之间,形成一个屋内的中式走廊,客人们可以从这里进入主卧和书房,由此得以保留与四合院相同的居住习惯。

︿阳台改造成胡同口
老井从小在姥姥家长大,门口的老电线杆让他印象深刻。为了还原老物件,他颇费了一番心思,家人看到这个用抱箍绑着水泥墩的东西,都觉得非常有感情。
他还在阳台也就是“胡同口”,安装了老式路灯,用天然石头代替雕花八宝琉璃井。朋友们开玩笑说,应该将路灯上的油漆磕掉一些,这样就更有了当年捣蛋的男孩们,用弹弓瞄准打马路弯灯的味道。

︿客厅是游廊与庭院
因为一切以垂花门为中心,所以老井舍弃了影壁或美人靠的隔断设计,只采用四合院常见的清水砖砌墙,既节省空间还能看到厅内游廊景致,也正是中式庭院的借景手法。
沿着垂花门进入客厅区域,是四合院的游廊与庭院。地面采用青石板铺地,将阳台到客厅的视觉延伸,粗粝的质感,让人仿佛瞥见一段旧时光。


屋顶的木制雕花廊檐,悬挂着老北京胡同常见的鸟笼。黑色电线故意外露,并用白色小夹板逐一扣住,连洛克丝都觉得,这细小样貌,简直就是那时景致的微缩还原,让人心生留恋。



︿传统的中式家具与日用品

老井家的“电视柜”很特别,这是一整块老木料,涂清漆和刷蜡后结疤依然清晰可见。南官帽椅是家传的,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虽然椅子的脚踏处踩得已经斑驳掉漆,却留住了时光的痕迹。

︿“酒店”卫生间里的砖台
与其他区域相比,老井家的卫生间更多采用现代设计。老井说,朋友们生活习惯不同,留宿时最不方便的地方就是卫生间。所以他将卫生间按照酒店式设计,只摆放最简单的洗漱用品和白毛巾,洗浴空间也采用了淋浴房的方式。墙面用硅藻泥,环保又似岁月斑驳。
他专门设计了一个小砖台,就像老式灶台,不仅可以放置熏香,习惯在卫生间看书、聊天的他,还可以将书、水杯、自动马桶的遥控器等一些杂物堆放其上。他打趣道,“这就是胡同里养成的习惯”。

︿阳台上的胡同天井

︿家有肥猫^o^
老井按照小时候姥姥家院门口胡同里的景致,在阳台上精心设计了天井。天井上面摆放的象棋,不禁让人想起胡同里最常见的棋局,以及旧时茶余饭后的悠闲时光。天井旁边鱼缸里养着的几尾金鱼,偶尔还有老井的宠物肥猫溜过,更是说透了胡同四合院的神韵。

︿主卧的飘窗
朋友可以坐在这里品茶聊天,必要时还可以当客床使用。飘窗的篱笆墙,也是四合院里常见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