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铁军”连队 我市向400万平方的拆违任务冲刺
嵊州搜房网 2017/6/12 8:36:56 点击[0] 评论[0] 来源:
[导读]打造“铁军”连队 我市向400万平方的拆违任务冲刺
打造“铁军”连队 谱写优美环境新篇章
建设后的曹娥江一侧
截至5月31日,今年我市已完成200万平方米的拆违任务。6月份,21个乡镇街道将一鼓作气、再接再励,向400万平方米的拆违任务冲刺。
从原来1周拆违1万多平方米到1天近10万平方米的大突破,离不开科学规划、机制统筹,更离不开拆违前线的“铁军连队”。
勇立潮头,打造良好发展环境。自2013年“三改一拆”启动以来,我市以“让群众得实惠、为发展腾空间”为工作宗旨,经过四年努力,力争于今年创建成为“基本无违建县市”。
机制统筹谋全局 比学赶超造声势
3月11日,在全市治水拆违灭旱厕工作专题部署会议上,市委书记孙哲君明确指出,拆违是省委、省政府“拆治归”组合拳的重要内容,也是绍兴“八大战役”的主战场。自此,今年“八大战役”嵊州战区“三改一拆”战役全面打响。
拆违
上下同欲合力攻坚,把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市主要领导“半月一督查”,分管市领导“一周一例会”,以听汇报、看现场、提问题、解难点等方式,力促拆违攻坚。仅3月至5月,市主要领导就督查达6次;自4月份来,分管市领导把每周日下午定为无违建创建工作例会日,至目前已召开了9次工作例会。牵头部门、21个乡镇街道各自出台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形成乡镇(街道)、村两级创建网络,以挂图作战、问题清单、销号整改、微信实时播报等多种形式,营造“比学赶超”的拆违氛围。同时又以“一周一例会、一周一通报、一周一督查”的“三个一”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全力推进今年“无违建”创建工作。
实行干部责任捆绑,通过部门、属地责任“双捆绑”,把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做到“控违拆违”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抓。明确以小城镇建成区违建专项整治、企业违建专项整治、危害公共安全违建专项整治、沿路沿河违建专项整治、农村非法“一户多宅”专项整治和城郊接合部违建专项整治等6大专项整治为重点,在乡镇街道自找短板问题、摸清违建底数的同时,市“八大战役”督查办联合牵头部门再不定期查找问题、下发整治单,不断拉高创建标准。5月15日开始,市纪委联合相关部门又成立9个督查组,对全市新增违建进行专门督查,严明纪律,有效遏制了农村新增违建。
新老干部齐上阵 铁军意志战违建
创建“无违建”县市,是各级干部的决心和魄力,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从“一把手带好头,拆违是推动其他中心工作的基础”到“200万、400万,一年任务5个月完成”,思想认识到位了,各级干部又不断自我加压,拆违数才翻倍增加。当然,创建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还社会以公平正义,给人民以优美环境。
拆后建公园
“拆违面前,干部要做到有肚量、少私心、多上门跑。”已担任6届村支书的黄泽镇家园村党支部书记董香火道出了自己多年的工作秘诀。在家园村钱家自然村,虽然做拆前工作时,反对、嘲讽声不断,但看着已拆除的连片危旧房,既保障了村民出入安全,又为下一步建村道、解决宅基地腾出了空间,董香火觉得苦有所值。
拆后建公园
“身体力行,冲锋在前,是推动拆违的重要法宝。”在黄泽镇唐叶村,新当选的村主任叶向东,一上任就打响了今年该镇连片拆除工作第一仗——仅用7天时间,就拆出了占地面积近4000多平方米的地块。为拆除这块连片危旧房,近一个月来,叶向东没日没夜奔波,“硬着头皮、磨破嘴皮”,已成为他的工作常态。许多人不理解,有冷嘲热讽的,有坐等看笑话的,但叶向东不为所动,依然与所有冲在拆违一线的干部一样,心怀“替村民多干实事、还村容崭新面貌”的雄心壮志,成为“拆违铁军”实实在在的一员。
沿路两侧严整治 城乡环境展新貌
美丽环境,也可以“说变就变”。从上三高速出入口到嵊州宾馆,这段全长4.6公里的城北入城口,剡湖街道仅花了4个月时间,就彻底告别了两侧存在多年的乱搭乱建、可视范围内的存量违建,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绿化、美化工程,并已初见成效。
拆后建停车场
据了解,今年年初,我市就确定22个集镇所在村、183个环境整治示范村为创建重点,同时要求对辖区内的国、省、县及乡道进行全面整治。
在嵊义线甘霖段,自4月份启动拆除工作以来,仅用了半个月工夫,150多处违建点全部拆除完毕,目前正在加快绿化、美化工作;而绍甘线崇仁段原先的乱搭乱建及破旧用房拆除后,已打造成为小公园。从5月中下旬开始,嵊松线沿路违建整治战又开始打响:5月26日,石璜镇拆除了43处违建点,拆除建筑面积5584平方米;6月2日,甘霖镇对柳岸至义杜段的42处存量违建进行拆除;鹿山街道在前期拆除的基础上,再次重新摸排、制订方案。
连片拆除
用最短的时间,拆除存在多年的违建,还周边百姓一个好环境,工作难度可想而知。甘霖镇以大兵团作战、各线击破的方式,强势推进嵊义线、绍甘线和嵊松线的违建拆除。5月27日,该镇又以现场会的形式,组织142名村主职干部实地观摩,对照标准找差距;同时还根据实地调研的情况,把拆除任务重新分解到各驻村工作组和行政村,以工作函告单形式压实责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拆除任务。
镇村两级干部“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拆除违建,扮靓环境,老百姓也从开始的抵触观望,到整治后拍手称赞,嵊张线、曹娥江就是最好的写照。整治前,这一路一河两侧不是黄砂场、建筑堆场,就是乱搭乱建,环境面貌脏乱差严重,而如今,这两地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逢节假日,更是游人如织。附近村民也纷纷点赞:美丽绿化带,专用塑胶跑道、自行车道,可供休憩的凉亭,原先城市专享的“美妙三公里”,现在搬到了家门口。
人居环境美丽蜕变,最终受益的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拆后新农村一角
责任编辑:小李
律师声明:凡注明"来源:嵊州搜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嵊州搜房网所有,转载须注明出处;资讯信息仅供参考,内容不代表嵊州搜房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