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圣杜甫买不起房 白居易做官20年无房子

    2014/11/12 10:36:43 1517 3
  •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会惊人相似的上演。作为中国历史上文化创造最鼎盛的时期,唐宋两朝为后人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辞。而耐人寻味的是,创造璀璨诗辞文化的主角们,却有着与今天似曾相似的房产观。


    杜甫安居工程鼻祖


    杜甫生活于公元712年-770年,是盛唐时期诗人,其名言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成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标签,带给了他一顶现实主义风格的“诗圣”桂冠。


    杜甫曾在长安呆了10年,是典型的“京漂”。据《旧唐书·杜甫传》记载,因为有才、敢说,杜甫曾在“唐中央部委”工作过——任左拾遗,后人称他为“杜拾遗” 就是这原因。“拾遗”的任务就是给皇帝和朝政提意见、挑毛病的闲差。杜甫的直言进谏,惹怒了唐肃宗李亨被贬华州(今陕西华县)。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次年春,他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他在朝中做官的高适、严武等朋友便伸出了援助之手。他的表弟王十五来看望他时,还送来了盖房资金,“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


    一生飘零的唐朝诗人杜甫终于有了家。然而好景不长,到了次年八月,茅屋不堪狂风暴雨的打击,杜甫忍痛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呼吁政府可以实施保障房建设工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只不过工程质量一定要“风雨不动安如山!”老迈的杜甫再无力置房购屋,最终老死在湘江一条船上。


    白居易游宦逍遥客


    “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长羡蜗牛犹有居,未如硕鼠解藏身。”


    在这首《卜居》的诗中,白居易说起了自己的房产观,在长安做官二十年,一直没有发财,连一套房子都没有买上,以至于羡慕起蜗牛和老鼠来了,因为蜗牛可以背着自己的房子,而老鼠则有老鼠洞可以安家。


    白居易二十九岁考中的进士,三十二岁参加工作。三十二岁,刚做“校书郎”的时候,白居易还没有结婚,孤身一人,光杆儿司令,在长安城东城根儿一个叫“常乐里”的小区,租住已故宰相关播家的住宅。《白香山集》卷26有篇《养竹记》:“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写的就是他在关播家租房的事情。关播家房子很多,院子很大,白居易只租了一个“东亭”,相当于现在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在公寓里面租一个小单间。


    三十六岁时,白居易升了官,做左拾遗兼翰林学士,薪水大涨,结了婚,带着爱人继续租房。再后来,白居易有了孩子,他从“常乐里”搬到“昭国里”。


    有置业梦的是白居易的爱人。白夫人姓杨,是白居易好朋友杨汝士的妹妹,她嫁给白居易时,老白已经三十五岁,当时她提议买房,白居易写诗给她:“我亦贞


    苦士,与君新结婚。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欢欣。”(白居易《赠内》)意思是我们刚结婚,还没什么积蓄呢,希望你能高高兴兴跟我过一段穷日子,别提房子的事儿。


    再后来白居易做了忠州刺史(相当于市长),夫人下了最后通牒:必须买房。白居易嘴上说着“何须广居处,不用多积蓄”,心里还是怕媳妇闹意见,于是去长安“新昌里”买了一所二手房。


    白居易在长安买房之前,曾在陕西渭南农村买房置地,为的是安置远道而来的母亲和弟弟。有很长一段时间,白母在渭南务农,白居易在长安租房,每逢节假日,他都骑着马回渭南闲住。


    有意思的是,白居易没非无钱没房,他追求自由和刺激的潇洒生活,买骏马,与好友夜夜笙歌,白居易的爱人则能代表大多数女性: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正是安全和私密的保障。


    欧阳修晚年热衷买房


    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他父亲任绵州推官,已经56岁了。3年后,父亲去世。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


    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


    大约三十岁那年,欧阳修在洛阳任满,被调到首都开封做京官。按照规定,京官不能携家带口住衙门,所以欧阳修只能携家带口在外面租房。他写诗描述过自己的租房生活:“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邻注涌沟窦,街流溢庭除。出门愁浩渺,闭户恐为潴。墙壁豁四达,幸家无贮储。”欧阳修对居家置业的需求,可见一斑。此后的若干年里,欧阳修几起几落,当过京官,再当地方官,然后再当京官,再下放地方,直到四十二岁那年,他仍然没有自己的房子。不是他不想买,只是因为买不起。没错,宋朝实行高薪养廉,官员薪水超过其他任何朝代,但是他的开销也非常大:既要付房租,又要养儿女,既要帮扶穷亲戚,又要自掏腰包救助管辖下的穷苦群众。而且他还非常喜欢收藏古书和收买古董,历年薪水大多变成了在俗人看来一钱不值的金石拓片,所以他始终买不起房。


    四十二岁那年,欧阳修狠了狠心,在安徽阜阳(当时叫“颍州”)西湖之畔买下一所二手房。从此以后,他不买古书了,专心收拾房子,继续在阜阳购置房产。有了余钱就买成房子、买成地皮,即使是在外地做官、公务繁忙的时候,也不忘指挥着大儿子买房置地和悉心装修。前前后后又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欧阳修在阜阳置下一百多间瓦房,每间瓦房都装修一新,随时可以入住。


    韩愈一生一大宅足矣


    韩愈,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道韩愈在京师十余年间,基本上都是租房子住的。他在二十六岁考博学宏词时写有《上考功崔虞部书》书中写到,今所病者,在於穷约。无僦屋赁仆之资”;三十九岁为国子博士分司东都时,与伊阳县尉崔某“赁屋得连墙”,住邻居。


    韩愈在四十六岁迁为比部郎中后,生活有了明显改观。大约又过了几年,到四十九岁左右,他终于买了房,并为这套房子自豪。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中堂(资料、团购、论坛)高且新,四时登牢蔬。前荣馔宾亲,冠婚之所於。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覆。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松果连南亭,外有瓜芋区。南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山鸟旦夕鸣,有类涧谷居。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从诗中可知,在经过三十年的奋斗、已接近五十岁时,韩愈才在长安拥有了一套属於自己的宅院。这个宅院很大,有中堂。按“中堂”是唐代宅院中最重要的建筑,韩愈的住宅也不例外。因此这一中堂是“高且新”,祭祖、宴宾客、行冠婚礼都在中堂举行。此外有东堂、北堂。东堂用途不详,北堂则似是厨房。卧室可能也在北堂。南边屋不多,可能是亲戚或仆人的住处。西边却没有房子,也许诗中“南亭”当为“西亭”?住宅中还有一个很大的院子,种有槐树和榆树。比起宰相如裴度之类来, “此屋岂为华”,但对韩愈而言,“于我自有余”。韩愈就在这套位於长安靖安里的住宅里读书娱乐,接朋待友。即使被贬潮州,这套房子也依然保留着。韩愈最后就死在这套房子里。

    首页 新房 二手 出租 中介 团购 资讯
    购房工具 新房地图
    嵊州头条 新鲜事 二手闲置 求职招聘 嘎好呗 婚恋交友
    发帖
    嵊州搜房网 微信推荐
    www.szsoufun.cn
    嵊州搜房网 微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