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月入万余元!你干不干?浙江将启动保险版“以房养老”
嵊州搜房网 2016/7/19 8:28:38 点击[0] 评论[0] 来源:
[导读]退休后,月入万余元!你干不干?浙江将启动保险版“以房养老”
老人将自己的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根据房产情况支付每月养老保险。等到身故,保险公司优先获得抵押房产处置权。
中国保监会15日发布消息,被称为保险版“以房养老”的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将扩大至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的部分地级市,同时延长试点时间至2018年6月30日。
这种养老方式新鲜吗?两年前,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已经正式开展这项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
1、保险版“以房养老”:
老年人身故后,保险公司获得房产处置权
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是一种将“住房抵押”与“终身养老年金保险”相结合的创新型养老保险,即拥有房屋完全产权的老人,将其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继续拥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等处置权,保险公司根据房产情况支付每月养老保险直至身故。
老年人身故后,保险公司获得抵押房产处置权,处置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如有剩余,剩余部分依然归法定继承人所有;如果房产处置所得不足以偿付,保险公司将承担相应风险,不再向老年人的家属追偿。
2、原定试点期里有57位老人参与 平均每户月领养老金约9071元
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政府、银行曾从不同层面开展过“以房养老”的探索。但保险的探索还是起步阶段,保险版“以房养老”试点吸引的老年人并不多。
试点两年,共有42户家庭57位老人参与试点并完成了承保手续;四个试点城市中,北京16户、上海12户、广州12户、武汉2户;参保老人平均年龄为71.6岁,平均每户月领养老金约9071元,最高一户月领养老金2万余元。
3、这一保险形式究竟怎么操作?
首先,应为60周岁以上拥有房屋完全独立产权的老年人。
其次,将房屋抵押给保险公司,继续拥有房屋居住权,并按照约定条件领取养老金直至身故;老人身故后,保险公司获得抵押房屋处置权,处置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
第三,有两种类型可以选择,参与型和非参与型两类产品。参与型产品是指保险公司可参与分享房产增值收益;非参与型产品,指保险公司不参与分享房产增值收益,抵押房产价值增长全部归属于投保人。
4、保险版“以房养老”适合哪些人?
从这种养老方式看,保险公司承担长寿风险,依照合同约定按月向老年人支付养老年金直至身故,确保老人的晚年生活后顾无忧。
同时,承保的老年人可以满足“居家养老”需求,不需要搬离,可以继续居住在自己的房子里直至身故。与出售房屋获取养老金等“以房养老”方式相比,这种方式对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影响最小。
老年人过世后,其房产处置所得在偿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后,剩余部分依然归法定继承人所有;如果房产处置所得不足以偿付,保险公司将承担相应风险,不再向老年人的家属追偿。
从试点参保老人情况看,“以房养老”的签约客户主要为孤寡、失独、空巢、无子女的家庭,特别是无子女老人不存在将房产留给子女的问题,因而对这项业务很感兴趣。该产品的参保老人中,有四成为无子女老人。
据了解,“养儿防老”作为中国传统,很多子女不同意老人将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但对失独家庭而言,不存在这方面问题。‘
保险版“以房养老”的产品定位是非大众产品,给予特定群体和刚性需求的老人更多养老选择。
事实上,从国际来看,“以房养老”也是一个小众业务,从未成为主流养老方式。即使是在“以房养老”开展得比较早、比较成功的美国,在有条件参与的老年家庭中,也只有约3%的参与比例。
老人都有哪些顾虑?
即使是孤寡老人,也并不都支持“以房养老”。他们担心,一旦签订协议,即失去了对房屋的所有权,落入“没房也没钱”境况。
此前,华东师范大学曾就“以房养老”问题,针对上海市民做过1400份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上海有子女群体不愿意参加“以房养老”的比例高达80.3%。相比之下,无子女群体中也有55.3%不愿意参加。
如今“以房养老”试点到浙江,老人们都有哪些顾虑?
“房子还是想留给儿女”——针对“以房养老”的话题,记者曾随机采访了10名老人,结果反对“以房养老”的占了9人。大家都认为房子住了大半辈子,有感情了,要留给子女。而表示支持的是一个无子女的老太太,她是想留给子女却没法留。
另外,老人给出答案的心态也有所不同。
有些是从实际出发:“房价也蛮高,我们家这种市中心的学区房也难买到,还是给儿女减轻点负担好。”
也有些承认就是心里过不了那个坎儿:“儿女也有房,但不留给他们总觉得过意不去。”
还有老人说,有儿女,还要“以房养老”,感觉有点“丢人”。如果自己没有儿女,或者有多套房,倒是可以考虑尝试。
还有一位老人提到了这一问题:“房子产权就70年,到期了要怎么办呢?”
责任编辑:小李
律师声明:凡注明"来源:嵊州搜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嵊州搜房网所有,转载须注明出处;资讯信息仅供参考,内容不代表嵊州搜房网观点。